《科学史--古埃及和爱琴海的科学》中的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家/维基共享资源
有 90 多位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他们都对世界知识做出了贡献。
作者:约书亚-J-马克博士
哲学教授
马里斯特学院
导言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是指从米利都的泰勒斯(约公元前 546 年)到雅典的苏格拉底(公元前 470/469-399 年)时期发展出独立和原创性思想流派的希腊思想家。他们被称为前苏格拉底派,因为他们早于苏格拉底。米利都的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发起了一场思想运动,通过探究 “存在的第一原因”,即所有其他事物的来源,也是其形成的原因,产生了现在被称为古希腊哲学的著作。
展开剩余93%他的结论是,水是第一因,因为水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加热时为蒸汽,结冰时为冰),而且水似乎为所有生物提供了信息。从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公元前 610 年-约公元前 546 年)开始,后来的哲学家们否定了这一结论,他们认为第一因超越了物质,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创造、毁灭和重塑可观察到的世界的宇宙创造力。
这两位哲学家之后的哲学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学派,并提出了自己的第一因概念,他们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直到柏拉图(公元前 428/427-348/347 年)的作品中找到了哲学的完整表达和深度,柏拉图将自己的思想归功于苏格拉底。
公元前 1 世纪或 2 世纪罗马人对公元前 3 世纪最后 25 年希腊雕像的复制。这个头像与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322 年)的肖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此人的身份仍然不明。/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公共领域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哲学绝非千篇一律。他们中没有两个人支持完全相同的观点(除了巴门尼德和埃利亚的芝诺),而且大多数人在利用他人的早期作品来发展自己的概念时,也会对其进行批评。
最后,柏拉图几乎批评了所有这些人,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些人的思想流派为他自己的思想流派提供了启发和影响,尤其是毕达哥拉斯的哲学宗教观。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322 年)的作品后来影响了当今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整个西方文明,如果没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前苏格拉底及其贡献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有 90 多位,他们都对世界知识做出了贡献,但学者福雷斯特-E-贝尔德(Forrest E. Baird)将这一数字缩减为更易于管理的 15 位主要思想家,他们的贡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希腊文化以及后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
米利都的泰勒斯--约公元前 585 年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 610 年--约公元前 546 年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 546 年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 571 年--约公元前 497 年克洛芬的色诺芬--约公元前 570 年--约公元前 478 年以弗所的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 500 年巴门尼德--约公元前 485 年埃利亚的芝诺--约公元前 465 年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84-424年阿那克萨哥拉--约公元前500-约公元前428年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 460 年--约公元前 370 年勒西普斯--约公元前5世纪普罗泰戈拉--约公元前 485-415 年高尔吉亚--约公元前 427 年克里提阿斯--约公元前 460-403 年
泰勒斯: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泰勒斯是第一个提出 "宇宙的基本‘东西’是什么?(贝尔德,8)也就是说,存在的第一原因是什么?泰勒斯认为是水,因为无论第一因是什么,都必须是其后万物的一部分。水加热后变成空气(水蒸气),冷却后变成固体(冰),加入泥土后变成泥浆,干燥后又变成固体,在压力下可以移动岩石,静止时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因此,泰勒斯认为,创世的基本元素必须是水。
阿那克西曼德:然而,阿那克西曼德并不清楚这一点,他用他的更高概念 “apeiron”--“无限的、无边的、无限的或不确定的”(Baird, 10)--扩展了第一因的定义,他认为第一因是一种永恒的创造力,它按照一种自然的、固定的模式使事物存在,摧毁它们并以新的形式重新创造它们。
“无限的、无边的、无限的或不确定的”(Baird, 10)--它是一种永恒的创造力,使事物按照一种自然的、固定的模式存在,摧毁它们并以新的形式再造它们。他认为,没有任何自然元素可以成为第一因,因为所有自然元素都必须源自更早的源头。他声称,生物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因此他比达尔文早 2000 多年首次提出了进化论。
米利都的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 610 年-约公元前 546 年)的大理石浮雕。希腊原作的罗马复制品。(罗马国家罗马博物馆)/维基共享资源
阿那克西美尼斯 :阿那克西曼德被认为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他声称空气是第一因。贝尔德评论道:
阿那克西美尼提出空气是世界的基本原理。阿那克西曼德的论点从较全面(如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到较不全面的特殊(如泰勒斯的水),初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倒退,但阿那克西曼德却补充了重要的一点。他解释了潜在的 “一”(空气)变成可观察到的 “多 ”的过程: 通过稀释,空气变成了火,通过凝结,空气又先后变成了风、水和土。可观察到的质的差异(火、风、水、土)是量变的结果,即基本原理的密集程度。这种观点至今仍为科学家所坚持。(12)
阿那克西美尼斯对 “空气 ”及其变异的定义表明,第一因将生命定义为一种不断流动、变化的状态。当空气变得稀薄或凝结等时,它的形式就发生了变化;因此,变化是第一因的一个重要因素。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他声称数字--数学--是真理的基本原则。数字没有开始或结束,同样,创造也没有开始或结束。转化的概念是毕达哥拉斯观点的核心;毕达哥拉斯声称,人类的灵魂是不朽的,它在以不同的形式获得关于世界的新知识时,会经历许多不同的化身,一生又一生。毕达哥拉斯的概念,包括他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肯定是从埃及思想中发展而来的,但他对这些思想进行了再加工,使之成为他自己的思想。毕达哥拉斯没有写下任何文字,因此他的许多思想都已失传,但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他的灵魂转世(轮回)概念显然对柏拉图的永生信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色诺芬: 永恒灵魂的概念暗示着某种创造灵魂的支配力量,而灵魂在死后终有一天会回到这种力量之中。毕达哥拉斯将这一概念纳入了他的教义中,他的教义侧重于通过精神修炼来拯救个人,但并没有定义这种力量是什么。色诺芬后来用他的唯一神的概念填补了这一空白。他写道:
有一个神,他是神和人中最伟大的,在身体和思想上与凡人完全不同。他的视觉是整体的,思维是整体的,听觉也是整体的。他不需要劳作,只需心念一动,万物便运转起来。(DK 23-25,弗里曼 23)
色诺芬否定了希腊拟人化神灵的有效性,认为只有一个精神实体创造了万物并使之运转。他似乎认为,一旦开始运转,人类就会继续前行,直到死亡,届时他们的灵魂会与创造力量重聚。色诺芬尼的一神论没有遭到当时宗教权威的反对,因为他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并在其他神灵中暗指一个神灵,而这个神灵可能被解释为宙斯。
赫拉克利特:与他同时代的赫拉克利特反对这种观点,他用 “变化 ”取代了 “神”。他最著名的名言是 Panta Rhei(“万物皆变 ”或 “生命是流动的”),以及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的格言,暗指万物始终在运动,河水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生命也是如此。在赫拉克利特看来,存在是通过对立面的冲突而产生和维持的,对立面的冲突不断促进着昼夜、四季等的变化。- 因此,万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在赫拉克利特看来,纷争和战争是生活的必要方面,因为它们体现了变革的概念。抵制这种变化意味着抵制生活;而接受变化则能鼓励过上平静无忧的生活。
公元 5 世纪希腊以弗所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线刻。(摘自维康肖像图书馆)/维康图片,维基共享资源
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在他的 Eleatic 学派中摒弃了 “生命是变化的 ”这一观点,他的学派奉行一元论,认为所有可观察到的现实都是一种单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毁灭的。变化是一种幻觉;表象会变,但现实的本质不会变,而现实的本质是每个人都共有的。人们所经历和恐惧的 “变化 ”都是虚幻的,因为所有生物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他说,人们不能相信感官来解释暗示着变化的现实,因为感官是不可靠的。相反,人们必须认识到 “有道是,无道也是”(有事实,也有观点),并认识到物质存在的本质是一体的,不分彼此:人类与动物和植物一样生长、发育和死亡。在人们看来,自己与他人之间的 “差异 ”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
埃利亚的芝诺: 他提出了一系列逻辑悖论,证明多元性是感官的错觉,现实是统一的。芝诺指出,实际上不存在变化,只有变化的幻觉。他通过 40 个悖论证明了这一点,其中只有少数悖论流传下来。其中最有名的悖论是 “赛马场 ”悖论,它规定在赛道上的 A 点和 Z 点之间,必须先跑完一半路程。在 A 点和那个半程点之间是另一个半程点,而在 A 点和另一个半程点之间是另一个半程点,然后又是另一个半程点。人们永远无法到达 Z 点,因为从逻辑上讲,如果不先到达半程点,就无法到达 Z 点。因此,运动是一种幻觉,变化也是一种幻觉,因为要想改变任何事物,就必须改变现实的本质--就必须消除所有的 “中途标记”--而这在逻辑上是荒谬的。
芝诺通过这个悖论和他的许多其他悖论,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巴门尼德的主张是正确的。
希腊哲学家芝诺向他的追随者展示真理与谬误之门。选自马德里埃斯科里亚尔宫一幅公元 16 世纪的壁画。/ 维基共享资源
恩培多克勒: 恩培多克勒彻底否定了 “变化是一种幻觉 ”的说法,认为多元性是存在的本质。所有事物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着差异,通过对立面的相遇,创造性的能量得以释放,从而导致变革。贝尔德写道:
恩培多克勒试图调和赫拉克利特对变化现实的坚持与伊利亚学派关于生成和毁灭不可想象的主张。回到希腊人对四元素的传统信仰,他为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美尼斯的空气和赫拉克利特的火找到了位置,并将土作为第四元素加入其中。除了这四种后来被亚里士多德称为 “物质原因 ”的元素之外,恩培多克勒还提出了两种 “有效原因”:争斗和爱。(31-32)
恩培多克勒认为,纷争使世间万物相互区别、相互界定;而爱则使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恩培多克勒认为,纷争和爱这两种对立的力量共同作用于设计和整体的统一,这正是埃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试图表达但却失败了的东西。
阿那克萨哥拉:阿那克萨哥拉从对立和定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 “同类-非同类 ”和 “种子 ”的概念。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来自它不像的东西,任何事物都必须来自某种东西;这种 “某种东西 ”就是构成特定事物性质的微粒(“种子”)。例如,头发不可能从石头中长出来,而只能从有利于头发生长的微粒中长出来。他说,所有事物都源于自然原因,即使人们并不清楚这些原因。
他公开驳斥了希腊诸神的概念,拒绝宗教解释,将各种现象归结为自然原因,他是第一个因为自己的信仰而被法律机构(雅典法庭)判处死刑的哲学家。他被政治家伯里克利(公元前 495-429 年)从死刑中解救出来,后半生流亡在兰普萨克斯。
萨尔瓦多-罗萨(Salvator Rosa,约公元 1663 年)的一幅画,描绘了两位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右)和德谟克利特(中)。(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冬宫博物馆,公共领域
莱乌西帕斯和德谟克利特: 他的 “种子 ”理论影响了莱乌西普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对原子概念的发展。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可观察到的世界,现在是一把椅子的形状,现在是一棵树的形状,现在是一个人的形状,但原子本身是一种物质,是不变的,也是不可毁灭的;当它们所采取的一种形式被破坏时,它们只需采取另一种形式。原子宇宙理论鼓励了莱西普斯关于命运高于自由意志的哲学。
莱乌西帕斯最著名的一句话可以权威地归功于他: “没有任何事情是随意发生的,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出于理性和必然”(Baird,39)。由于宇宙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坚不可摧的,并不断地改变形态,人类也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因此,个人的生命是由个人无法控制的力量所驱动的--人无法阻止原子改变形态的过程--因此,人的命运是注定的,自由意志是虚幻的。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意志所能改变的东西,根本无法阻止自己不可避免的消亡。
诡辩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随着希腊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诡辩家这一职业,他们是修辞学教师,教授上层阶级的子弟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并通过他们的概念,教授说服的艺术以及如何赢得任何争论。古希腊,尤其是雅典,诉讼频繁,每天都有官司发生;懂得如何说服陪审团支持自己的一方,在当时和今天一样被认为是一项宝贵的技能,因此诡辩家的收入很高。
当时有许多有名的诡辩家,如苏格拉底在柏拉图《共和国》第一卷中的对手特拉斯马科斯(约公元前 459 年-约公元前 400 年)和埃利斯的希庇阿斯(约公元前 5 世纪),他们是苏格拉底的另一位同时代人,也是当时收入最高的诡辩家之一。然而,最有名的三位诡辩家是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和克里提阿斯,他们的中心论点后来被其他西方哲学家发展为支持相对主义、怀疑论和无神论的主张。
诡辩家(哲学和修辞学教师)肖像,来自士麦那,公元 193-211 年。土耳其伊兹密尔历史与艺术博物馆。/ 图片作者:Carole Raddato,AHE,创作共用协议普罗泰戈拉:阿伯德拉的普罗泰戈拉最著名的主张是 “人是万物的尺度”,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是相对于个人的解释而言的。普罗泰戈拉认为,客观上 “正确 ”或 “错误 ”都不存在,但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理解,两者都是正确的。普罗塔哥拉从不否认诸神的存在,但他声称人类无法确切地说出关于诸神的任何事情,因为人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事情。诸神的存在和他们的意愿,就像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样,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无论他们决定什么,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真理。高尔吉亚:高尔吉亚声称,根本不存在所谓的 “知识”,所谓的 “知识 ”只是一种观点。真正的知识是无法理解和传播的。高尔吉亚详细阐述了他的主张,说明人们所说的 “存在 ”不可能真正存在,因为任何 “是 ”的东西都必须有一个开端,而人们所说的 “存在 ”没有已知的第一因--只有人们对什么可能是第一因的看法--因此 “存在 ”在逻辑上不可能存在。人们所认为的 “现实 ”既不是 “存在”,也不是 “非存在”,而只是 “是什么”,但 “是什么 ”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却是不可知的。#热点引擎计划#克里提阿斯: 克里提阿斯是柏拉图的亲戚(他母亲的表亲),也是苏格拉底早期的追随者。他是推翻雅典民主制度的 “三十僭主 ”之一,他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这一事实被认为在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因不虔诚而受审时对他不利。克里提阿斯最著名的论点是,宗教是由强者和聪明人创造出来控制他人的。在一首长诗中,他描述了一个无法无天的时代,有理智的人试图强加秩序,但却做不到。他们决定虚构一个存在超自然实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超自然实体能够洞察人心并对他们进行审判,对那些违反秩序的人施以无尽的惩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虚构变成了宗教仪式,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神灵、来世和宗教仪式的意义。
柏拉图在其作品中全部或部分论述了前苏格拉底的大多数主张。尤其是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对柏拉图的灵魂不灭论、来世论以及作为前世回忆的记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是柏拉图理想主义的对立面,它启发和鼓励了柏拉图的许多对话。事实上,可以说柏拉图的所有作品都是对普罗泰戈拉的直接反驳,但所有前苏格拉底的概念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柏拉图的作品,并为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书目
· 亚里士多德与麦,R。亚里士多德全集。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4年。
· 贝尔德:《哲学经典:古代哲学》。劳特利奇,2010年。
· 弗里曼,K.安西拉致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哈佛大学出版社,1983年。
· 詹姆斯:西方哲学的埃及起源。Echo Point图书与媒体,2016。
· 柏拉图与乔维特,B.柏拉图的对话。Scribners出版社,2000年。
· 雅典:从古代理想到现代城市的历史。基础书籍,2009年。
· Waterfield,R.《第一批哲学家:先贤与诡辩家》。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
· 色诺芬。色诺芬全集。Andesite出版社汇盈策略 ,2015年。
发布于:浙江省启恒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